新闻动态

2012安徽农业十件大事


现代牧业60位转盘式挤奶设备。

  小麦连年丰收,农民种粮效益逐年提高。

  小麦高产示范片成为推广关键技术,引领全面增产的高效平台。

  近年来我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合作社生产经营覆盖了全省10大主导产业、21个优势产业带,成员收益比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平均高出20%以上。

  现代化的机械设备。

  六安瓜片原产地。

  五河县朱圩村新农村建设一角。

  1 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

  2012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先后印发了 《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和《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标志着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

  美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提升。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治为突破口,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从 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省财政每年统筹安排美好乡村建设资金 10亿元,通过实施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管理创新等五大工程,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2 粮食总产实现“九连丰”“七连增”

  2012年我省粮食总产657.8亿斤,比上年增加30.7亿斤,排名全国第7位,比上年提升1个位次,实现9连丰、7连增,连续5年站上600亿斤以上台阶。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和高产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大县、大片和大户,着力抓好核心示范区建设,在关键生产季节、关键阶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粮食生产克服淮北地区严重夏旱、局部台风涝灾和高温热害、小麦赤霉病和稻飞虱等不利因素影响,再夺全年粮食丰收,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亳州市率先成为小麦亩产千斤市。阜阳市、亳州市和霍邱、涡阳、太和等21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3 农民收入增幅居全国前列

  2012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98.7元,同比增加1001.2元,增长18.2%,高出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2.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三,增幅和绝对数均位居中部第一。预计全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总量与全国差距逐渐缩小。

  去年,由于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收入连年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市居民,令人振奋。这不但让广大农民分享到改革发展的巨大成果,也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4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再创新高

  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截至2012年11月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5355亿元,同比增长25.1%,全年5500亿元的目标任务有望超额完成。龙头企业规模持续扩张。预计2012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3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900家。 2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 1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农产品产销衔接良好。成功举办第四届合肥农交会、第十三届上海农交会,共签订投资和贸易合同金额1339亿元。农业产业化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5

  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势头强劲

  2012年,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预计可达29282万个,比上年新增8862个。土地股份合作、农机服务和农技服务等服务型合作社都较2011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和示范建设扎实推进,信用合作有序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销成效明显。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会议上,我省作了典型发言。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去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2052万亩,占农村土地面积的14.7%,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流转耕地1275.6万亩,净增16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0.5%。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6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2012年10月24日,省政府在合肥召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座谈会。 11月27日,省政府第10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6

  省政府和农业部签署合作备忘录

  2012年3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在北京签署《共同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合作备忘录》,这是省政府、农业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精神,促进安徽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具体行动,是省部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重点围绕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发展7个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去年,农业部按照备忘录确定的内容和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的支持力度和指导服务,积极落实重大项目和政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了我省现代农业科学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 7

  全国农业科教工作会议和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同时在皖举行

  2012年 5月 31日至 6月 1日,全国农业科教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参观考察内容多。会议强调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12个部(委)领导、14个省(区、市)政府分管领导、各省(市、区)农委(农业厅)、农业院校、农科院主要负责同志参会。国务院有关领导和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出席。

  2012年 5月 31日,2012年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在寿县举行。 2012年我省小麦抢收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实现了丰产丰收、颗粒归仓的目标。共投入联合收割机 12.6万台,机收小麦 3540万亩,机收率达 98.3%,创历史最高水平。 8 农业物联网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

  2012年,我省被列为全国农业物联网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首批13个试验示范县和50个示范点建设,着手谋划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全省小麦“四情”监测系统(一期)、省农业生产指挥调度平台及全椒县、长丰县、黄山区农业物联网项目已建成。詹氏山核桃、太湖程岭黑毛猪等网上销售势头强劲。芜湖县“三只松鼠”电商成为中国坚果电子商务第一品牌。在省农委支持下,省邮政公司和绩溪县政府共建项目《农家递·绩溪版》正式上线,绩溪县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数十个名优特农产品集体亮相邮乐网(www.ule.com)安徽专区“绩溪馆”。

  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高度重视我省农业物联网工作,分别对我省农业物联网建设试点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推动顶层设计和地方试点。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省农业物联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农业物联网工作。 9 省政府新政推动茶产业加快发展

  2012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皖政[2012]23号),对茶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力争“十二五”末,全省茶叶一产产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10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达300亿元;全省茶农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茶产业在全国的位次提升。

  茶区和省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决策,齐心协力推动茶产业发展。 2012年,全省茶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连续12年增产增收。预计全年茶叶产量9万吨以上,比上年增长2.7%。一产产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出口创汇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推广无性系良种51万亩,占茶业面积2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 “谢裕大”(黄山毛峰)、“猴坑”(太平猴魁)两个茶叶“中国驰名商标”。 10

  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引领作用凸显

  2011年底,宿州市和龙亢农场被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省领导先后就做好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在宿州召开“两区”建设工作座谈会。成立了由分管省长牵头,省农委等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试验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制订了试验区年度工作方案,出台了推进试验区工作意见,引领我省农村改革。宿州市和龙亢农村分别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垦地合作方面重点探索,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

  省政府在六安市召开了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场会,着力推进和强化示范区建设。 2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引领作用凸显。统筹资金,共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0多万亩,设施农业24万亩,核心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示范区耕地流转面积 109万亩,流转率34.6%,高于全省14.1个百分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339个,农民入社比例达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上,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300元以上;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以上。 本版稿件由省农委张瑞、刘学贵、柴一梅供稿